台风命名规则是什么
〖One〗 、台风命名规则是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制定的 ,旨在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以下是台风命名规则的详细介绍:命名组织的构成 为了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决定统一台风命名规则 。该委员会将西太平洋附近的14个国家和地区组织起来,共同负责台风的命名工作。
〖Two〗、台风的命名规则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统一制定,具体方法如下:规则制定与实施时间1997年 ,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决定统一台风命名规则,并于2000年正式投入使用。这一规则旨在通过标准化命名提高台风预警效率,减少区域间沟通障碍。
〖Three〗、台风命名规则如下:世界统一机制: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决定 ,自2000年起,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台风采用亚洲风格命名表 。该命名表由14个成员国/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共140个 ,按顺序循环使用。命名要求:名称需简短(英文≤9字母)、易发音 、无不良含义,不涉及商业机构,且需经全体成员认可。
〖Four〗、台风命名规则是由世界气象组织制定 ,并由日本气象厅负责实际命名工作 。以下是台风命名规则的详细解释:命名机构 台风的命名工作由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当热带气旋在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达到热带风暴强度时,日本气象厅便会根据预先制定的命名列表给予其一个名称。
〖Five〗、命名规则亚太地区的台风名称由世界气象组织14个成员各自提交10个名字组成列表,按顺序循环使用 。如中国提供“木兰”“白鹿 ”等名称 ,日本提供“天兔”“摩羯”等。当台风造成特别严重灾害时,该名称会永久退役,例如2013年的“海燕”因重创菲律宾被除名。
台风命名规则
〖One〗 、台风命名是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制定的世界协作机制,具体规则如下:命名机制由中国、日本、韩国等14个亚太国家和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 ,组成140个名字的命名表,按顺序循环使用 。比如2023年台风名接2022年顺序,用完一轮后从头开始。
〖Two〗 、命名循环与使用规则台风名称按预先排列的顺序循环使用。例如 ,当第一个名称被使用后,下一个台风将启用列表中的第二个名称,依此类推 。循环机制确保了命名的高效性与可持续性。名称退役与替换条件若某个台风造成特别重大的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如引发严重灾害) ,其名称将永久退役,并从备用列表中删除。
〖Three〗、命名表的构成与使用规则:命名表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14个成员国和地区共同提供,共包含140个名字。这些名字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从2000年1月1日开始 ,这一命名体系正式投入使用。台风的除名机制:台风的名字并非永久使用。
台风都是怎么取名的
例如2018年的超强台风“山竹 ”因破坏力惊人,现已从名单中删除,由马来西亚重新提交的“山猫”替代 。类似案例还有台风“海燕”“彩虹 ”等 ,至今已有近60个台风名被“退役”。近来使用的台风名称列表是2020年更新的第5版。若观察近年影响我国的台风会发现,像“梅花”“木兰 ”“暹芭”这些名字均来自柬埔寨、中国等国家的文化元素 。
密克罗尼西亚:艾云尼 、苏力、木恩、米娜 、森克拉、沙德尔、尼伯特、雷伊 、南玛都、古超。1美国:玛莉亚、百里嘉 、范斯高、麦德姆、海高斯 、艾涛、奥麦斯、艾利 、洛克、兰恩。台风的命名由来:最初,美国军方在关岛设立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现已搬迁至夏威夷)负责给台风取名 。
展开全部 台风的名字是由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的,被称为热带气旋命名系统 ,受到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会共同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循环使用。 截止2021年,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 ,分别由中国、柬埔寨 、朝鲜、马来西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和地区提出10个名字。
某年台风季节,墨西哥湾同时跳出两个台风 ,分别取名为“艾丽丝”和“巴巴拉 ” 。这对小姊妹引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洪水。结果,反对用女性名给台风取名的运动风起云涌,信件和呼声几乎淹没了报界和天气局。 尽管如此 ,固执的气象学家们仍坚持这一做法,许多国家一直沿用到70年代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